查看完整版本: 何謂 “哲學” ?
頁: [1]

katsudon1 發表於 2018-4-20 03:42 AM

何謂 “哲學” ?

最近看了一篇報導,討論 “中國沒哲學”。標題當然相當具爭議性,作者並不鄙視中國的思想,只是認爲中國的思想家所呈現給中國和世界的,不能用 “哲學” 這個名詞來描述它,甚至有人提出 應該用 “國學” 來稱呼。

如此我開始去發掘,到底外文的 “哲學”, philosophy, 到底它的定義是什麼?

古希臘 https://www.philosophybasics.com/images/philosophia.gif 的字義 可解釋為 ‘the love of wisdom’ , ‘對智慧的熱愛’ 如果依此定義,
大多數的中國思想家是可以稱之爲哲學家的。

但是爲什麼會有外國學者有相異的看法呢?

你認爲 “哲學” 是什麼?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TIBERLANSUN 發表於 2018-4-20 06:46 PM

本帖最後由 TIBERLANSUN 於 2018-4-20 07:09 PM 編輯

這通常是定義問題,
而不是一個批判性的說法。
比如有的人說中國沒有哲學的出發點是認為中西兩種不同傳統的學問不應用哲學概括,
而要把中國傳統的學問體系自成一格的歸類,使其不與西方哲學混淆。

而從古希臘字源中哲學有"智慧之愛"的意思,到那為什麼有人認為中國思想不是哲學,
其實就是"定義"問題,因為"智慧之愛"不是"哲學"的真正、完整定義,它只是詞源而以。
由於哲學的定義其實隨著時代有變化,而且更為複雜,所以單單滿足"愛智慧"一個條件,並不表示就是哲學。
比如有的人對於哲學的定義要求了方法論上有邏輯性、論證架構、批判的方法等等,那麼如果一套學問中沒有具邏輯性的理性的論證方式,它就不能算是哲學,而是另外的某種學問。比如如果某個學問只是告訴讀者怎樣是好的,但沒有說明為什麼的論述過程,它就不是哲學。哲學需要一個可供驗證、分析的論述、論證,而不能只是(比如說)說教。

我們大概會認為思想家和哲學家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有些學問、思想並不是歸類於哲學,
那麼哪些東西可以算是哲學? 這就有比較寬鬆和比較嚴謹的分類了。
比方說以學術圈來看,如果一個人想要研究的題目是人類學、社會學、物理學,他就不會是在做一個哲學研究,如果要做的是哲學研究,寫的是哲學論文,那勢必會有一個比較狹窄的、學術圈公認是哲學的領域範圍,否則他的研究會發表為人類學論文、物理學論文,而不是哲學論文。所以,哲學學術圈是否會認可一個題目、學問,就是一個可以拿來判斷的標準(但不是它的定義)。

Jacques Derrida認為:
在西歐文化之外存在著同樣具有尊嚴的各種思想與知識,但將它們叫作哲學是不合理的。因此,說中國的思想、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科學等等沒有問題,但顯然去談這些中國思想、中國文化穿越歐洲模式之前的中國「哲學」,對我來說則是一個問題。而當它引進了歐洲模式之後,它也就變成歐洲式的了,至少部分如此。這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式馬克思主義問題的來源等等。我想要說的是,我對這種非歐洲的思想絕不缺乏敬意,它們可以是十分強有力的、十分必不可少的思想,但我們不能將之稱為嚴格意義上的「哲學」。

回到定義問題來說,
其實也是當有人說:
*哲學是西方傳統脈絡發展出的學問時,那當然中國學問就不是哲學。
*哲學有分析論證等等方法論上的要求時,那麼不符合此一標準的學問就不是哲學。
*哲學關心的問題時____時,那麼關於其他議題的學問就不是哲學。
*哲學是中國哲學、西洋哲學等各種學問的集合,那這些就都是哲學。

總的來說,我想這些都只是在描述哲學有哪些內容時的差異而已,
並沒有好壞、批判的關係。
中國有中國傳統的學問,要不要稱呼它為哲學則不一定,可以視定義而論。

不同的學派會有不同的興趣和想法,
現在的哲學研究者,應該有不少人是對東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相互研究很有興趣的,
不時會看到西方哲學背景的哲學研究者在做西方哲學概念與東方哲學概念間的比對和討論。無論是所謂的東洋哲學、東方哲學、中國哲學,它們其中的一些概念與西方哲學的概念如何比較、激盪,
都是有滿多研究的題目。也有一些關於東洋哲學、東方哲學在過去幾個世紀如何傳入歐洲哲學家的眼中,然後帶來了哪些可能的影響的研究。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katsudon1 發表於 2018-4-20 07:51 PM

TIBERLANSUN 發表於 2018-4-20 06:46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這通常是定義問題,
而不是一個批判性的說法。
比如有的人說中國沒有哲學的出發點是認為中西兩 ...

我覺得,如果把西方 “哲學” 的定義太狹義的段取,會讓 “哲學” 這個字太矛盾。

特別是今天,博士的頭銜,就是 PhD .. . 什麼學問都可以是 Ph的。

另外,單以西方科學的邏輯和結構來看事物,肯定不夠全面。作爲一個 “愛智慧”, 也是每一個哲學家該有的心態, 如果只用一半的視野去看世界;如何看到全面呢?

我有一位中毉朋友,專治西醫醫不好的疑難雜症;治愈很多 “奇跡”病例。而病人也有不少西醫的重量級人物。但是他的醫療診案屢屢受到西醫界的干擾和排斥。他說:的確,按照西方科學的方法和理論,我沒辦法跟你講清,但是你們講的很清楚卻治不好的病,到我手上卻治好了。而我很清楚我怎麼實施我的醫療,達到我預期想要的效果。 醫療的本質,是爲了治愈病患,而不是爲了拿一堆數據告訴人爲什麼,有什麼, 但是卻沒辦法治愈。西方醫學無法解釋,也無法治愈但是東方醫學能治愈的東西;應該是你們來學習明白怎麼懂,而不是你不懂就説我不對。

“哲學” 不也一樣嗎,對 “智慧”, 對生命, 對“物”, “質”,“性(質)”,對 “真理” 的追求與愛,是相同方向與目標的,真的還需要套上一個分東別西的框框嗎?...<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IBERLANSUN 發表於 2018-4-20 09:59 PM

本帖最後由 TIBERLANSUN 於 2018-4-20 10:07 PM 編輯

katsudon1 發表於 2018-4-20 07:51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覺得,如果把西方 “哲學” 的定義太狹義的段取,會讓 “哲學” 這個字太矛盾。

特別是今天,博士的頭 ...
其實可以看出您的出發點是什麼,
而且可以理解你的意思、想法,
我覺得簡單的回覆是: 您多慮了,哲學圈更多的是把東西兩者看的同樣有意思的人,而不是想剷除東方的西方人。
就像前一篇提到的,許多人在說的只是兩個東西有不同的內容、傳統、風格,所以"可以做出分類"而已,
意思是東方哲學就算不叫做哲學,也一樣不減其意義。
那種人要說的意思沒有不叫哲學就比較弱的意思,純粹是一個分類的方式而已。
更何況普遍的做法是把東西方哲學都叫做哲學的做法,因此一開始提出的憂慮其實是可以放下的。

分類是一種讓東西更清晰的方法,
也是一種方便、實用的手段,
就好像一座圖書館,如果以全部的書都有意義為由,而全館毫無分類,那找資料就會有其不便,
所以這只是一個分類而已,不是在分高低,
當學術圈在分類東方哲學、西方哲學的時候,
那只是一個編目、分類、目錄的意義,
不是誰高級誰低級的問題。
不是:這個東西比較差,歸類去東方哲學。
而是:這個東西起源於東方,歸類為東方哲學。

哲學有各種哲學,各國的哲學,各派的哲學,
本來就是一個中性的分類方式而已,
東方哲學、西方哲學因為其歷史的不同,而有很不一樣的風味和傳統,
所以有一個自然而然的分類。
學術圈本來就普遍接受東方哲學,也本來就普遍有東西哲學的融合研究,
並沒有像上文提到部分中西醫間那樣的衝突問題,
更多的是覺得東方哲學很有意思或值得互文的哲學研究者。
在研究西方哲學時,同時把東方哲學拿出來一起研究,是很流行的做法。

「這不是一個東西對立的議題」,
只是語詞使用和定義的需求而已。
哲學這部分沒有像部分西醫排斥部分中醫那樣的問題,
而更像是那些同時研究西醫和中醫的,或是同時把兩種醫學看的同樣有意義的圈子。
看到那種說中國哲學怎麼樣的聳動標題時,其實笑笑就好,多數哲學家根本不那樣看。

"哲學是什麼的討論"中重要的是"什麼是什麼而不是什麼"的分類工作,
而不是哪個東西比較好,
一個東西是不是哲學的,並不表示它比較好或比較差,
而只是像是一個東西是水果還是蔬菜的分別而已。
醫學不是哲學,可是要治病不能靠哲學,
物理學不是哲學,可是要研究行星軌道不能靠哲學,
學問的分類是用途的分類、內容的分類,不是高低的比較。

因為在做專業研究或是深入的討論時,語詞的意義是很重要的,語詞用錯了、意義傳遞不準確,那麼再好的想法都會出差錯、被誤讀、走味。
這是為什麼定義分類的重點在於內容、意義、實用性,而不在於情感感受的原因。
學術研究者常常需要主動去說明、區分在使用一個語詞時可能的不同意義,
同一個詞會有日常使用、學術使用、特定學科使用、特定領域、特定學派的用法等不同。
日常使用也會有不同年齡層、流行文化等的不同用法,
比如日常中對一些人來說「文青」是一個正面的稱呼,
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文青」卻是一個貶抑的詞。
又如「自由意志」這個詞在哲學討論、心理學討論、法律討論上都有不同的意義。

因此我們應該都可以區分也可以接受有日常語言與學術語言的不同,
在討論哲學是什麼的時候,
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狀況,
我們可能先想像哲學有某一個範圍,然後試圖給出定義,
而且這還可能是有一點感性上想要把某些東西稱做哲學的感受的,

對於哲學研究者、學者來說,哲學在學術圈的定義,是比較狹窄、嚴格的,這無可厚非。
所以當一個學生表達它要學哲學的時候,在學術圈之中,它會有一個可以做的範圍,其外的東西就不是哲學。
而重點是,它可以選擇東方哲學、西方哲學.....等等的分類,也可以融合貫通,它們都是哲學。
並沒有哲學圈認為學哲學的人不可以研究東方哲學這樣的問題。
而對於日常使用來說,當哲學說的是某個人的生活哲學、花錢哲學等等的時候,也是可以理解的用法。
因此並不是哲學一詞一定只有哪個定義,
而是在不同領域中使用的時候,取用的定義會不同。

學術圈有學術圈的需求,
日常使用有日常使用的需求,
而日常中,熱衷於不同領域、學派的人,也會對哲學一詞感受到有不同定義的需求。
其實語言本來就是被使用的,最重要的是表達的人以及要溝通的對象彼此理解要傳達的內容。

哲學圈注重的其中一件事就是語詞的準確使用,
因為語詞稍有不準確,意義就會出現差異,
這樣便很容易出現寫文章的人想表達的,和別人實際讀到的意義不同的問題,
於是寫的人想說的,別人根本不能正確理解。
因此說明定義、語詞的消歧異,在哲學圈才如此重要。

比如矛盾這個詞,在哲學上使用、邏輯學上使用時, 表示的是兩個陳述或多個陳述彼此是不可能同時成真的,
也就是兩件陳述是A與非A的關係,所以兩個陳述不能同時成立,因為他們是彼此的否定。
但哲學是什麼定義? 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矛盾的問題,
而是如何使用同一個語詞的不同意義的議題。
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都是哲學,並沒有矛盾。
而 Ph.D 只是一個學位上的名詞而已,與是不是哲學其實無關了,
就好像碩士拿的 M.A. 並不表示是學Arts的,
以及中文的博士並不表示這個人真的特別博學,而只是一個學位的稱謂。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頁: [1]